【開箱】轉吧!轉呀!七彩霓虹扇。酷碼MB511 A.RGB機殼/SICKLEFLOW A.RGB風扇/T20散熱器。

NT$2,390

@2020/06/23 ,11:43

認識你的時候,你的世界黯淡無光,過段時間,你告訴我你的人生開始有了些色彩,而現在的你生活如彩虹一般繽紛,但我知道你心中仍然保有當初那股純真,你就是酷碼MB511 A.RGB機殼。作為酷碼旗下MB511系列最終型態,MB511 A.RGB自然不是省油的燈,尺寸496*217*469mm,健壯的體型可容納最大E-ATX規格主機板,支援CPU高度16.5cm,顯卡長41cm,電供深度18cm。前置I/O面板提供兩個USB 3.2 Gen1,3.5mm耳機及麥克風插孔…

認識你的時候,你的世界黯淡無光,過段時間,你告訴我你的人生開始有了些色彩,而現在的你生活如彩虹一般繽紛,但我知道你心中仍然保有當初那股純真,你就是酷碼MB511 A.RGB機殼。作為酷碼旗下MB511系列最終型態,MB511 A.RGB自然不是省油的燈,尺寸496*217*469mm,健壯的體型可容納最大E-ATX規格主機板,支援CPU高度16.5cm,顯卡長41cm,電供深度18cm。前置I/O面板提供兩個USB 3.2 Gen1,3.5mm耳機及麥克風插孔。硬碟擴充方面可選擇安裝3.5吋傳統硬碟*2,或是2.5吋固態硬碟*5(最大6)。散熱方面本身內建三顆12cm A.RGB風扇(前),前方也可改裝兩顆14cm(須安裝於I/O面板後),上方同樣可選擇12cm*3或14cm*2,後方則有一處可安裝12cm風扇。水冷擴充就更為精彩了,前方支援120/240/360mm規格水冷,上方則是120/140/240/280/360mm通吃,後方空間則僅能安裝120mm規格水冷。機殼本身內附風扇分接線及A.RGB控制器,光效可與ASUS、MSI 、GIGABYTE、ASRock產品同步。

報告節目流程,主演酷碼MB511 A.RGB機殼,友情客串1: 酷碼SICKLEFLOW 120 A.RGB風扇。友情客串2: 酷碼Hyper T20散熱器。節目即將開始,過程中請將手機靜音,我們準備開始啦啦啦啦啦!!!


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酷碼MB511 A.RGB,從最早最陽春的MB511到後來的MB511 RGB,再從RGB進化到了今天的A.RGB版本,一路走來相信是經歷了各種挑戰,不過我大酷碼還是挺了過來,這邊先幫它按個讚。


機殼本身的A.RGB燈效可與ASUS、MSI、GIGABYTE、ASRock等各廠牌產品進行燈光同步,所以不用擔心機殼和裡面的零件各自亂閃。


內部使用保麗龍降低運送時的衝擊,給機殼的保護當然不能少。


拿掉剩下的包裝後,我們的MB511 A.RGB終於現形啦,本身尺寸是496X217X469mm,並且有玻璃側透設計。


翻過來正面看看,酷碼的機殼外型設計一直都是在水準之上,這咖MB511 A.RGB也不例外。


前I/O面板提供兩個USB3.1 Gen1,3.5mm的耳機及麥克風插孔,當然還有我們的開機鍵和Reset鍵,而開機鍵的部分特別做成酷碼標誌的六角造型,非常具有酷碼的產品特色。


前面板的正面及側邊都做有通風網洞,對於空氣進入相當有幫助,而且旁邊還做了鏡面設計,整體來看可說是功能及質感兼具。


拆開前面板可以看到內建的三顆12cm A.RGB風扇,散熱直接幫玩家們搞定了,怎麼可以這麼貼心?而且前I/O的線材和面板是分離的,這樣拆裝時比較不會傷到I/O面板的零件。如果說不想使用內建的風扇,也可以選擇安裝兩顆14cm風扇,不過這邊須裝在前I/O面板內側喔。想要換成水冷當然也沒問題,前方水冷支援120/240/360mm,不過無論怎麼改,都得讓原本的三顆風扇搬家,這點玩家們就再斟酌囉。


上方作為機殼其中一個最大散熱通道,當然要用快拆網孔來將灰塵隔開囉! 不僅實用清潔也很方便。


上方擴充性能可說是整咖機殼最強的地方,不僅風扇可以容納12cm*3/14cm*2,若是上水冷則可選擇120/140/240/280/360mm等規格,幾乎全部尺寸都支援了,這樣不裝不是很可惜嗎?


後方配置則相對變化較少,上方可以安裝一顆12cm風扇或是120mm水冷,7個PCIE SLOT及下置電源設計。


機殼底部僅有電源供應器下方有通風孔設計,並且有做快拆網孔防塵。


來到透側這一面了,代表著我們即將深入了解MB511 A.RGB的內部結構。


側透的強化玻璃厚度大約是4mm左右。


MB511 A.RGB的內部空間相當寬敞,也有很多用於走線的開孔。主機板支援Mini-ITX、M-ATX、ATX、SSI CEB(單CPU伺服器主板)、E-ATX等規格,若是安裝E-ATX大小的主機板,會有部分的走線孔洞被蓋住,這時就要玩家們發揮更多創意來整線了。


前方則是有內建的三顆A.RGB風扇進風,如果是換裝14cm風扇就必須裝在裡面這一側。


下方有一個2.5吋SSD的支架可以使用。


後方則有一個12cm風扇的安裝空間,當然想要裝120水冷也是沒問題。


來看看背面,同樣是有很多便於整線的設計。


零件包內附束帶、各式螺絲、安裝硬碟用的軟墊以及一個燈光控制器。


這邊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控制器了,如果說主機板很不幸地沒有5V RGB,至少還可以使用控制器來調整燈光。


背面有兩個2.5吋SSD專用的位置供玩家們利用。


底部是HDD&SSD的兩用硬碟架,可視情況使用。


接著來看看線材的部分,有風扇就一定會有風扇線,而我們的風扇是A.RGB的,所以會各多一條,一開始都已經幫各位接好了。


拆開來看看,風扇電源使用3pin,旁邊則是3pin的5V A.RGB,最右邊的是GIGABYTE特有的3pin RGB,考量到各種使用情況,酷碼在這邊也是很用心。


HD AUDIO 和前置的USB3.0。


當然少不了H.D.D LED、POWER LED、POWER SW、RESET SW。


接著進到安裝細節,MB511 A.RGB的CPU高度是16.5cm,應該是可以容納多數塔扇,不過玩家們在購入前還是要仔細看清楚規格喔。


顯示卡長度為41cm,不過從長度來看應該是扣除前風扇後的長度,但現在的顯卡也很少超過30cm,就算超過前方的空間也還算充足,這點玩家們可以放心。


上方並沒有挑高設計,不過考量到水冷安裝,有把風扇的孔位往前移動,所以正常安裝的情況下,零件應該不會打架。(支援水冷規格120/140/240/280/360mm)


前方風扇與電源艙之間特別留有空間,同樣是為了安裝水冷而設計,只要是正常情況下都是可以順利安裝的。(支援水冷規格120/240/360mm)




電源供應器寬度至少有18cm,長度則是盡量抓在18cm,考量到除了Power本體還會有延伸出來的線材,太擠可能影響省用壽命,高度則有至少10公分。整體來看,只有一些未加線材長度就超過18公分的電源供應器需要特別注意。

機殼的部分大致結束囉! 這時有人會問: 阿不是有A.RGB? 好酒沉甕底,當然是等最後再亮給大家看,接著我們要進到客串篇,同樣是酷碼的SICKLEFLOW 120 A.RGB風扇。


這次拿到酷碼Sickleflow各式各樣的版本,有沒光的、白光、紅光、藍光、RGB、A.RGB六種版本,不過基本上風扇除了部分電壓、電流、功耗會因功能不同有變,其餘如風壓、風量等性能都是相同的,只是選擇要不要亮,怎麼亮而已,玩家們可以先猜猜看我們會選擇哪一種。另外這次風扇的扇業以及外框都有更動,使用了全新的扇葉及強化外框,可以有效提升風量及風壓並降低噪音值。


答案是這個!! 直接闊氣的選擇三顆裝的A.RGB版本,我就愛光害怎麼樣!!Sickleflow 120 A.RGB尺寸12cm*12cm*2.5cm,使用rifle密封承軸,轉速為650~1800 RPM,風量62 CFM,風壓2.5mmH2O,平均噪音落在8~27 dBA之間,使用3pin ARGB做為RGB連接介面,風扇介面則是4pin PWM。其餘細節如下,會因風扇型號不同而有異動。

RGB額定電壓::5 VDC
RGB額定電流:0.21 A
風扇額定電壓: 12 VDC
風扇額定電流: 0.15 A
風扇安全電流:0.37 A
功耗:1.8 W


同樣可以支援各家光效軟體,有ASUS、MSI、ASRock等。


包裝兩面都印有產品的規格及內容物。


背面則有各國語言書寫的產品特色。


打開後的內容物如下,風扇*3,控制器&控制器轉接線,風扇串接線,螺絲零件及說明書。


來看看風扇正反面,這次不僅使用全新扇葉、強化框架、密封承軸、燈效也做過整合,擁有比過去更大的風壓及風量,噪音值卻相對的較低,從性能來看整體可以說是大大的提升了。


風扇連接介面使用4pin PWM,帶有智能停轉功能。


RGB介面則是3pin A.RGB,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5V RGB,而且SickleFlow 的A.RGB可以自由串接,就算沒用到也有一個套子可以保護接頭,真的是非常方便呢。


考量到不是每張板子都有5V RGB可以使用,SickleFlow A.RGB同樣有附控制器,只要將風扇的3pin A.RGB接上控制器後再連接SATA電源就可以使用囉!! (P.S控制器只有三顆裝的版本有附喔!!)


附上一張風扇介面及RGB介面串接控制器的示意圖,當然實際安裝上機不會像這樣,以玩家們的功夫及創意,一定能把線整得很好看的。既然都接好了,是不是該裝上機殼通電看看? 請各位看官再等等,我們還有一位沒出場呢。


Hyper T20說:怎麼能少了我?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最後一位,酷碼Hyper T20 CPU散熱器,尺寸95*80*117mm,支援CPU腳位LGA1200, LGA1156, LGA1155, LGA1151, LGA1150, LGA775, AM4, AM3+, AM3, AM2, FM2+, FM2, FM1,使用鋁製鰭片以及兩支直觸式熱導管,風扇尺寸95.5*95.5*25mm,使用rifle承軸,轉速可達2000RPM,連接介面為3pin PWM,最大風量25.9CFM,風壓1.09mmH2O,噪音值30dBA,風扇額定電壓12VDC,安全電流0.16A。從規格及性能來看是個小鋼砲啊,究竟它到底有多少能耐呢?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
側面寫有產品特色,像是直觸式導熱管等等,後面都會介紹到。


另一側有散熱器的規格表。


內容物如下,散熱器一座、Intel底座、固定扣具,還有就是安裝說明書及保卡。


先來看看散熱器本體,看起來真是有些迷你。


上方刻有COOLER MASTER字樣。


本體使用鋁製鰭片,鰭片和導熱管的位置經過了精密的計算,可以有效讓風進入並將熱能帶走。


底部使用扣具固定,如果是使用Intel主板的玩家必須加裝T20的專用底座,才可以順利將散熱器扣上。使用AMD主板則是直接將散熱器扣上AMD原廠扣具即可。


來看看底部,兩根導熱管可以直接與CPU接觸,這樣可以讓熱能更有效的傳導,散熱效果也會較優秀,當然底部的小貼紙還是要記得撕掉唷!!


風扇當然是可以拆下來的,型號在背面也可以看得到。別看它小小一咖轉速可是能到2000RPM,風量25.9 CFM,風壓1.09mmH2O,噪音大約30 dBA。


風扇介面使用3pin,不過卻帶有PWM功能,這點倒是相當特別,代表它懂得依照使用狀況調整轉速,不會自顧自地亂轉。


接著準備裝上主板看看,如果是使用Intel主機板的玩家們安裝前必須先拿出這個底座和腳位扣具。


安裝方式可以參考說明書,無論是Intel還是AMD腳位都有教學,步驟相當簡單相信各位都沒問題。


不一會兒就裝好,來看看它和主板周圍的零件是否相處融洽,這個角度看起來是不會和記憶體打架。


從上方俯視,很明顯距離記憶體插槽還有一段距離。


後方和散熱模組也不會有衝突。


下方雖然扣具會在M.2插槽的上空,不過並不會質影響安裝,而且距離第一條PCIE插槽也還遠,更不用擔心會卡到顯示卡。


來做一下溫度測試吧! 使用Intel I5-10600K搭配華碩ROG MAXIMUS XII HERO(WIFI)做燒機測試,待機時平均溫度大約是41.3度,在全核4.5GHz的情況下燒機,平均溫度落在69.5度左右,以小型的塔扇來說表現已經是可圈可點。


最後就來一張塔扇帥氣的側臉吧,風扇前後方向可以隨玩家喜好改變,不過因為風扇和風扇扣具是一體式,所以能變換的方向就是前或後吹風,就看玩家們喜歡哪種了。

終於到了最精彩的時候,前面介紹到能發光的都已經準備好,接下來就是接電看看到底多精彩。來人啊! 關燈。


有光就是有得炫,光是前面那三顆內建的A.RGB風扇就已經夠蝦趴了,這次直接在後面也給它加一顆,讓後面也有燈光秀。


從內側看內建的風扇,果然是我們這次的大主角,氣勢上完全不輸人。

酷碼MB511A.RGB機殼燈效切換


上面的空間留給文中的SickleFlow 120 A.RGB風扇,因為上面做排風的關係,讓A.RGB風扇最美的那面可以露出來,無論是面子或是裡子都做到了。

酷碼SickleFlow 120 A.RGB風扇燈光切換



從上方和內側看過去,可以說是一場完美的風扇燈光饗宴,整咖機殼7顆風扇空間上好上滿,還再加碼一顆裝在後面,誰叫我手邊突然冒出一大堆風扇呢?


在經歷了漫長的蛻變以後,酷碼MB511系列終於到達了一個巔峰,除了機殼本身的優秀性能及擴充能力外,更吸引玩家注目的莫過於這次加入了A.RGB的元素,讓原本暗沉的機殼變得更加有特色,能夠跟著潮流不斷地將現有的素材提升到更高的層次,這點是相當值得嘉許的。今天的MB511 A.RGB機殼,要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我想是結合實力與美感的風扇設計吧,機殼前方內建的三顆12cm A.RGB風扇,不僅可以有效導入氣流,同時還可以發出絢麗的燈光,如果說前方想要裝水冷,也可以將風扇移置上方安裝。總而言之,就是讓玩家們自由發揮創意,又可以充分利用廠商提供給玩家的資源。機殼的擴充能力也是從以前就很好,不僅有3.5*2/2.5*5的硬碟擴充空間,水冷擴充最大支援360mm規格。如同一部好電影就有機會拍續集,一個好機殼當然也可以有續作,如果是喜歡MB511系列的玩家們,可別錯過了今天這咖最終型態的MB511 A.RGB了!!

選了一咖好機殼後,自然可以加一些配件來讓它變得更完美,酷碼SickleFlow 120 ARGB風扇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,不僅使用了新設計的扇葉,也針對外框以及承軸做過調整,性能上更勝過去的產品,無論風壓還是風量都獲得了強化,噪音方面倒是沒有跟著上來,這倒是相當難得,就算SickleFlow可能不是第一個做到這種效能的風扇,但也可以看出廠商不斷讓產品進步的成果,而且這次也推出了各種型態的SickleFlow風扇,想發出怎麼樣的光都可以選擇,甚至不要光也沒問題。個人覺得光效上,SickleFlow的能力自然不在話下,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真的滿安靜,不喜歡風扇太大聲的話SickleFlow應該會是新一代的好選擇。

最後是我們的酷碼Hyper T20散熱器,以散熱器來說它的體型算是中偏小,拿它來和其他大型塔扇比較可能比較不公平,不過它的表現也可以用小鋼炮來稱呼了。今天在I5-10600K跑全核4.5GHz的情況還是能將平均溫度控制在70度左右,代表著穩定性還在能夠接受的範圍,風扇運轉的聲音也不大,而且還有PWM功能,可依照使用情況自動調整轉速,真的是小小一咖威力無比。

現在酷碼MB511部分成員仍然在原價屋服役中唷!!而對今天介紹的MB511 A.RGB有興趣的玩家們,可以使用$2390含稅的價格把它帶回家,如果想要像我一樣加上SickleFlow 120 A.RGB風扇讓它變得更炫更潮,也可以挑幾顆回家自己DIY,單顆包裝售價$399含稅(目前無三顆裝版本)。至於最後介紹到的酷碼Hyper T20則還沒有上市開賣,玩家們可以再等等並且多多關注線上估價系統,隨時接收第一手資訊唷。

(Visited 2,967 times)
關於原價屋開箱測試與介紹︰
(1) 數據測試:數據測試所取得之樣品為廠商送測、工程師ES版本、海外同好提供,因此會因首發的韌體調校與正式上市的版本不同而導致差異,是故數據資料僅提供參考,且每個人所處的空調環境、地區氣候、溫度濕度、室內電壓、網路寬頻、搭配零件的參數設定不同而致使差異更大,若與玩家測試有出入時歡迎提供訊息彼此良性探討。
(2) 開箱介紹:由於透過網路傳遞,因此開箱品會因拍攝者使用的相機、燈光、以及用戶端的螢幕顯色能力而出現差異,若想明確演示歡迎至各地分店參考實機,所有技術規格最終以原廠為準,每個人在意的點不盡相同,文章無法太過冗長,若有疏漏之處歡迎告知,我們得以隨時補充。
原價屋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盡力維護本網站資料的正確與時效性,但仍難免有文字錯誤或甚至價格一日三變的情況發生,使用者應自行評估網站所提供之資料和內容是否正確,我們並不保證本網站所提供之服務完全無誤或不會間斷,因此…本網站保留隨時變更、修改、增加或刪除內容權利,若您持續使用或閱讀本網站,將視同您已瞭解並同意此項聲明。
 
Go to Top